月度归档: 2020 年 3 月

  • 2020-03-31-承认平庸

    看了九边微信公众号上面的一篇文章,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https://mp.weixin.qq.com/s/FosZq9P7NzdON-fxgDlVrg

    看完之后,感觉受到1万点暴击。

    把时间当朋友里面有一段话,说现实中的自己和自己印象中的自己是不一样的。这篇文章其实说的也是这个。我们自己总是感觉自己很牛逼,但是现实一次一次告诉我们,我们不牛逼。我们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这是一些问题的根源。[捂脸]

    甘于平庸和承认平庸还不一样。甘于平庸还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意思就是自己本来很牛逼,但是宁愿做个平庸的人。承认平庸就是认清现实,自己真的就只是个平庸的人。

    反省我自己,我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只是个平庸的人,这就是不肯接受现实。不肯接受现实,在我内心里面造成了分裂。我总觉得自己很牛逼,就像王小波说的,走在芸芸众生之中,我感觉我是不同的。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

    突然我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因为如果觉得自己很牛逼,就会找种种证据证明自己很牛逼,过往的全部经历,都可以用来证明自己很牛逼,可以找到一大堆的证据。如果接受现实,承认自己很平庸,就会发现那些证据全都经不起推敲。

    比如我最在意的两个头衔,佛教徒和海归博士。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佛教徒这个标签,但是佛教徒少说也有几亿,对佛学认识比我深刻的,少说也有几百万,真的看不出来到底哪里牛逼了。其次就是海归博士,现在也是满大街都是。

    可能跟我过往经历有关,我小时候我爸妈一直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来没说吃得苦中苦,做个平凡人。在我的印象里面,甘于平庸都是一种罪过。承认平庸简直是无可救药。

    所以这件事情对我很难。想想我爸妈如果听到我说,我就想做个平庸的人,他们可能会很失望。寒窗苦读20年,最后只是做个平庸的人。

  • 2020-03-22-财富观

    昨天在得到app听到对博多舍费尔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解读,我想起来我几年之前看过这本书,而且应该看了很多遍。我打开我的电子书目录,果然找到了那本书,我发现我收集了5个版本,但是现在,关于那本书内容都没什么印象了。

    我在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只能归结为说里面的内容跟我的价值观不符合,所以书的内容根本没有进到我的心里面去。这本书是讲财富的,说的更直白一点是讲怎么赚钱的,书的副标题叫做怎样7年赚1000万。我重新打开书看了一下,感觉有点看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看的津津有味,还看了好几遍。看不下去的原因是里面有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比如什么幻想几年之后的生活之类的,豪车豪宅。我心里并不认同豪车豪宅有什么了不起。

    想到这里,我就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财富观。一直以来我关心的反思的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根本没有想过财富观这个问题。可能因为财富观是价值观的一部分,但是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明明财富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为什么我一直都没有仔细或者认真思考过财富观的问题呢?

    虽然不想甩锅,但是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面,我所处的环境或者说整个社会环境,都没有正确的财富观教育,所有人都好像不好意思谈钱,像我爸妈从小也只是说好好学习,没有说怎么好好赚钱,他们所知道的赚钱方法也就是找份工作拿死工资。我们的教育里面更没有教人怎么赚钱。整个社会里面明明每个人都需要钱,但是每个人都不好意思谈钱,即使是朋友之间谈钱都感觉是怪怪的,很少有人会开诚布公的讲自己赚了多少钱,自己想要赚多少钱?

    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谈钱很俗呢?这是很奇怪的事情,钱只是一种工具,就像铲子或者手机一样,没有人觉得一把铲子很俗,或者觉得一个手机很俗,这个俗不是长得很俗那种俗,而是心理上的那种排斥感,没有的人会不好意思去谈手机或者铲子,但是你会不好意思去谈钱。舍费尔在他的书里面提到,正是因为你不好意思谈钱,所以你赚不到钱。

    具体说到我自己,我就感觉自己不好意思谈钱,可能也因为我一直没什么钱,所以不想自曝其短。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今年想要赚多少钱,怎么赚到那么多钱。连我设定人生目标,都没有把钱写进去,而是设定的成为优秀软件工程师这样的目标。可能我一直在恐惧,担心自己如果设定一个明确的多少钱的目标会无法实现,担心失败,担心失去自我。想来这还是佛学修为不够的原因,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在书里面说,如果你现在没有法拉利,你完全有可能创造出因缘而拥有一辆,只要世界上有法拉利,你就有机会去拥有它。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佛学的修为够深,不再被执着恐惧和担心失败所控制,那么想要赚到钱不是难事。只不过如果佛学修为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对钱也不会那么执着了。

  • 2020-03-08-对于经典的态度

    刚才在得到app里面听了对乱世佳人这本书和对应电影的解读,听完之后,我把电影找来看了一遍,确实经典。

    一直以来,我对经典电影或者小说有一种奇怪的态度,就是想要留到以后某个时间点再看。

    我不知道这种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回想起来可能是因为以前的某个时间点,我执着于看经典就要看原版,但是原版电影或者小说当时看起来太费劲,于是我就想留到未来某个时间点再看,结果那个时间点一直没有来。

    现在得到里面的听书改变了我的态度,通过半个小时的解读,我对这些经典作品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找来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看完之后,我意识到我以前的态度可能让我错过了很多东西。

    想想我的微信阅读里面有好几百本书,其中不乏经典,是时候啃啃这些经典书了。我觉得对于经典的态度要改变一下了,没有必要把它们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不一定要看原版,甚至不一定要看完。我决定先浏览一下大概,如果感兴趣就看 ,不感兴趣果断放弃,不要认为看不下去就是自己的问题,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与作者的背景相距太远,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问题和感情,不能产生共鸣。经典的书那么多,换一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