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经济学
罗伯特·墨菲
第1课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广义上,经济学可以被定义成“关于交换的研究”,包括一切普通市场环境下的交换,也就是卖主交付实物或提供服务,而买主则回报以一定数量的货币。
经济学研究和解释人们如何进行交换。
经济学不仅有内在的魅力和在生活中需要的实用性,而且还是当代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正遭受政府的极力干预。
为了保护我们的社会,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必须传授给足够多的人。
这一点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如果街头的张三认为量子力学是个唬人的把戏,那无关紧要,物理学家们不需要张三李四的认同,也照样能进行研究。
但如果绝大多数人都相信最低工资法能帮助穷人,或者低利率能治愈萧条,那么,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们也无力阻止这些政策给社会带来的损害。
小结
·本书指导你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世界,它们有着各自的优势。
经济学是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它对社会运转的方式有着重要而深刻的见解。
·经济学是研究交换的科学。
在现代经济中,交换通常使用货币,但经济学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一切其他类型的交换。
·为了防范政府无视经济规律、推行破坏性政策造成的危害,每个公民都应该掌握基础经济学。
第2课 如何发现经济学原理
为了给理解经济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区分有目的的行动与无意识的行为。
经济学的法则只适用于前者,而不适用于后者。
“人拥有自主意识,并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本书将要推导的经济学原理全都基于这一事实的逻辑蕴涵。
换句话说,一旦社会科学家们决定承认这一“理论”——人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正如你我亲身体验的自我意识。
那么就能根据此“理论”自发推导出其他知识。
小结
·有目的的行动是指人为了达到目的而实施的行动,无意识的行为是指在物理世界中,由“纯粹的自然”造成的运动,无意识的行为不涉及人的意图。
·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目的是推导“自然法则”。
而社会科学则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的不同方面,包括人们在社会中的互动。
·自然科学理论试图更精确地预测无意识对象的行为,它的研究对象遵循一套简单又恒定的规则,并且在多数情况下能进行实验控制,这些因素使得自然科学极其成功。
而在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领域中,研究对象具有自主意识,因此极难进行实验控制。
为了发现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依靠自己体验的有意识行动,并从体验中推导出逻辑蕴涵。
从这个方面看,经济学不像物理学,更像几何学。
第3课 由行动推导出的经济学概念
小结
·一旦我们认定某件事是有目的的行动,即可进一步进行逻辑演绎。
例如,每一个行动都必定有实施者——有意识的人。
尽管人们能够和别人一起行动,但具体行动只能由个人实施。
·我们用人的偏好来解释行动——人通过行动来达到的目的。
·经济学家认为偏好是主观的,意思是每个人的偏好都是独特的。
这并不意味着容忍或赞同那些偏好,而仅仅是认识到人们的喜好各自不同。
第4课 鲁滨孙·克鲁索经济学
小结
·通过研究仅由1个人组成的假想“经济”,我们能学到许多基础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
我们在简化的场景里掌握学习方法后,可以应用到更复杂(更真实)的多人场景中。
·人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把时间与其他资源投入到现在还是未来。
通过储蓄与投资,人们牺牲当前的满足,却能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满足。
·经济学家说,只要主观收益超过成本,人将一而再,再而三地忙于一项行动。
第5课 私有财产权制度
小结
·社会需要制度来制定规则和程序,以避免对稀缺资源的争执,让人们和平地交流互动。
·本书将研究三种制度环境——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也被称为市场经济,它的特点是资源的私有制。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或开办任何生意。
不过,他们一定要向财产所有者购买或租赁做生意所必需的资源。
第6课 直接交换与易物价格
小结
·人们彼此交换,因为期望通过交换获得收益。
·只要交换是自愿和诚实的,双方都预期从交换中获益。
交换导致了双赢的结果。
·如果经济学家知悉潜在交易者的偏好排序,就可以描述他们将怎样选定交易条款。
第7课 间接交换与货币的出现
小结
·尽管直接交换提供双赢交易的机会,但交易者需要找到一个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并且对方也愿意接受自己出让的商品,这就带来了局限。
这种限制将使人们很难从事专门的职业:想吃肉的牙医必须找到一个牙痛的屠夫。
·间接交换扩大了互惠贸易的机会,让更复杂的商品重组成为可能,使得每个参与者获益。
间接交换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使用,货币让人们更容易计划交易活动。
·货币不是某个人发明的。
人们通过间接交换来改善交易局面的行动自发地产生了货币——几乎是“意外”的结果。
第8课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小结
·货币的优势之一是可以让人们专门从事不同的职业。
·劳动分工(专业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当一些人专心种粮食,其他人专心建房子,另一些人则专注于治疗疾病等时,总产出将大增。
·即使有的人每一项生产率都拔尖,他仍然可以通过与生产率较低的人交易而受益。
此时,双方应着重于那些具有相对优势即比较优势的领域,并相互交易彼此的产出。
第9课 企业家精神与竞争
小结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驱动力。
他们雇用工人、购买资源、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出售给消费者。
· 竞争促使企业家生产顾客喜爱的物品和服务,并在质量满足顾客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压低要价。
· 竞争同时也促使企业家按照工人为企业贡献的全额价值付薪水。
如果支付的薪水过低,那么其他想多赚钱的雇主将以更高的薪水挖走工人。
第10课 收入、储蓄与投资
小结
·利息的存在,使得个人可以通过储蓄和投资来增加未来的收入。
今日的勤俭节约,能获得更多未来的消费。
·当人们开始储蓄和投资时,将导致经济结构的改变。
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将从电视机和DVD的生产中释放出来,并重新投入工具和设备的生产。
这将减少当前消费品的生产总量,但新的工具能提高工人未来的生产率。
·一个人的储蓄和投资并不导致另一个人深陷债务。
经济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储蓄大笔钱,并在未来享有更高的收入。
第11课 供给与需求
小结
·经济学家用供给和需求来解释市场价格,以及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并不是“理论”,而仅仅提供一种思维框架,用来理解经济体系中的变化如何影响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供给和需求表(图形或“曲线”)说明了,假设保持其他一切影响因素不变,唯独改变商品的价格所带来的结果。
重复一遍,供给和需求不是关于经济体系中什么在影响人们的“理论”,而只是经济学家用来组织思维的一个框架。
·供给定律是指,如果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价格上升将导致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而价格下降会减少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
需求定律是指,如果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价格下降会增加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第13课 盈亏计算
如果消费者的选择是错误的,那么市场高效的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只能让消费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举个例子,在美国枪支是自由买卖的,所以消费者获得枪支是很容易的,如果消费者想用枪来杀人,那么自由市场其实充当了助纣为虐的角色。
很多人认为某些盈利的经营项目不道德,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也不是出在追求利润的动机上,消费者对不道德目标的需求才是问题所在。
举例来说,确实有大量耕地被用于种植烟草,而不是栽培西红柿。
但最终“强迫”农民种烟草的,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那么多愿意花钱买香烟却不买沙拉的消费者。
批评这一不健康结果的人,他们真正反对的,不是私有财产本身,而是吸烟者的自愿选择。
很多人认为某些盈利的经营项目不道德,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也不是出在追求利润的动机上,消费者对不道德目标的需求才是问题所在。
举例来说,确实有大量耕地被用于种植烟草,而不是栽培西红柿。
但最终“强迫”农民种烟草的,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那么多愿意花钱买香烟却不买沙拉的消费者。
批评这一不健康结果的人,他们真正反对的,不是私有财产本身,而是吸烟者的自愿选择。
小结
·利息是把储蓄借给或投资于一个项目的正常回报,即投资项目的普遍回报。
经济利润是企业家从一个项目上赚取的额外回报,即超出同类项目正常利息回报的那部分。
·盈利和亏损帮助指导企业家,如何把稀缺的资源用于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偏好。
如果一项经营有利可图,那么这就是一个信号,它表示企业家正在把资源转变成价值更高的商品和服务。
而如果企业家赔钱,那就是另一个信号,它表示消费者不愿意让资源继续耗费在亏损的经营项目上。
他们宁愿企业家把资源转投其他项目,以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盈亏计算只能反映经营活动的货币层面。
企业家可以因为个人的爱好继续经营“亏损的”业务,这一决定并没有什么“不经济”。
但即便如此,盈亏计算反映出别人希望如何使用资源,它让企业家考虑到其他人的偏好,并在了解情况后决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
第14课 股票市场
小结
·股票市场(既包括实体的股票交易所,也包括电脑网络)让买卖双方在一起交易代表公司所有权的股票。
股票市场决定谁是公司的实际所有者,而这些所有者最终为公司的经营负责。
·销售债券是公司筹资的方式之一。
无论公司经营成功与否,都应该按合同规定还本付息。
出售股份是公司筹资的另一种方式。
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有权按比例拥有公司的收入,不管成败如何,投资者与公司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股票投机者试图“低买高卖”(或“高抛低吸”)。
成功的投机者修复“定价错误”的股票,因为他们的行动抬高被低估、压低被高估的股票价格。
第15课 计划经济——理论篇
要想把握计算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回顾现代经济不可思议的复杂性。
在制定宏伟的经济计划的第一天,计划者领袖将有一大批可支配的资源,包括:成千上万技能和体力各不相同的工人;石油、煤炭、钻石,以及其他矿产资源;各种工厂、仓库、研究室和教育中心;数以亿计的拖拉机、工具,以及其他损耗程度各不相同的设备;各种基础设施,包括输电线、电话、数据线、公路和桥梁等等。
别忘了,为了制定连贯的经济计划,他们需要的可不仅是一张要素投入的表格。
他们还需要知道单位要素的位置。
例如,如果计划星期二上午安排一名机修工,让他去给一辆磨坏轮胎的拖拉机挂车换胎,那么星期二之前,机修工、新轮胎和拖拉机挂车必须位于同一个城市!然而,即使计划者能用某种方法处理所有这些信息,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实时快速地更新经济计划,他们仍将无法克服计算问题。
计划者在专家的指导下能够确定的是,用自己掌控的一切资源可以生产出哪些不同的物品组合。
尽管他们一心只为人民谋福利,但究竟该如何决定生产哪种组合?
小结
·纯粹计划经济的设想是由计划者拥有全部资源,并通过统一的中央经济计划指挥全部工人。
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将比无组织、“无政府”的市场经济更加有效和公平。
·计划经济被激励问题困扰,因为当个人的回报不与自己的表现挂钩时,很多人都不太可能会努力工作。
如果施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总产出很可能急剧萎缩。
·计划经济也被计算问题折磨。
因为生产计划中缺乏了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市场价格,计划经济的计划者将无从得知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
也许把资源转用于其他项目,能生产出国民更喜欢的商品和服务,但计划者无法获得足够的反馈来指导决策。
第16课 计划经济——历史篇
小结
·历史证据不能证实或证伪经济学法则。
尽管我们通过完美的推理,已经发展出一套精确的经济学法则和原理,但在实践中,若算上推理过程中忽略的其他因素,经济学法则的影响力可能微乎其微。
因此,观察真实世界的案例是有益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对理论的评价。
·比较一些起点相当类似的地区——如东柏林和西柏林、朝鲜和韩国——当其中一边实行纯粹的计划经济之后,两边的生活水平差距急剧拉大。
第17课 价格管制
小结
·干预主义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它允许个人保留多数资源的所有权,但由政府来管制人们怎样使用“自己的”财产。
·最高限价导致短缺、长期供给下降、非价格配给和质量下降。
最低限价导致过剩、长期需求下降,非价格竞争以及买方提供的非货币条件恶化。
·供给—需求曲线有效地说明了最高限价和最高限价导致的短缺和过剩。
第18课 销售税与所得税
小结
·无论如何筹钱,政府开支一定会从私营部门决定的项目中抽走物质资源,并投入到政治程序选择的项目中。
·政府为开支筹钱的典型方式是征税、借债和通货膨胀。
·比起自由市场的结果,一切税收都会扭曲经济。
在非统一销售税率下,将有利于一些商品而不利于另一些商品。
即使实施统一销售税,也会降低工作的报酬,人为地鼓励人们更多地休闲。
所得税更是对工作的直接惩罚,它人为地鼓励人们选择具有非货币优势的职位。
第19课 关税与配额
小结
·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思想,它认为积累货币是一个国家通往繁荣的途径。
重商主义为了将货币留在国内,极力鼓励出口并限制进口,来为国内产业提供就业。
·国际自由贸易的论证仅仅是自由市场一般原理的应用。
只有更多选择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收益。
自由贸易并不强迫人们购买进口商品,它仅仅消除了进口的障碍。
人人从事专门的职业,并相互交换剩余产品,这再合理不过。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世界不同的地区,它们应该分工从事专门的生产活动,并彼此交换多余的产出。
·关税与配额是政府对外国进口商品采取的人为限制措施。
与支持者的宣称相反,以人均来看,关税和配额会让一个国家的国民变穷(关税或配额很可能会让一个国家中的某些人受益,但这些人的得益小于其他人遭受的损害)。
从长远来看,关税和配额不能“创造就业机会”,他们只是改变了就业结构,把工人从效率高的行业转移到效率低的行业。
第20课 关于禁毒的经济学分析
小结
·不道德的事和违法的事之间有重要的区别。
就非法毒品的问题而言,从个人道德立场上谴责吸毒,与从法律上支持毒品合法化,这两个立场是前后一致的(如果有人认为出轨者不应该坐牢,并不意味着此人纵容通奸)。
·禁毒提高了毒品的市场价格,给贩毒行业带来巨大的货币利润。
因为非法贩毒如此有利可图,毒品又是“无受害人犯罪”,禁令导致了警察的腐败。
·禁毒提高了毒贩的边际收益,降低了毒贩对竞争对手暴力相向的边际成本。
此外,禁令激励制毒者和吸毒者转向“更刺激”的毒品,从而导致更多的吸毒过量和其他健康问题。
第21课 通货膨胀
一直以来,通货膨胀一词人们耳熟能详,不过大家对这个词的意思看法不一。
历史上,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体中货币数量的增加。
[插图]但在20世纪的进程中,这个词的意思却渐渐变了,演变成指经济体中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上涨。
为了避免混淆,本章我们分别用货币通胀和价格通胀两个专有名词。
小结
·货币通胀是指货币数量的扩张,在美国经济里特指美元总数量的增加。
价格通胀是指用单位货币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上涨。
·干预会导致系统性的通货膨胀。
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用各种手段强迫人们摆脱基于市场的商品货币(如黄金和白银),并用一纸法定货币取而代之。
从地下挖掘黄金白银是很困难的,相比之下扩大法定货币的数量却是极其容易的。
·大范围地持续价格上涨能够摧毁一个经济体。
当货币的购买力迅速侵蚀并无法捉摸时,就限制了使用货币的益处,并迫使社会退回易物交换的境地。
缺少了健全的货币,人们就没有多少储蓄的动机,也不愿作出长期的投资决策。
第22课 政府债务
小结
·政府的预算赤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2010年全年),政府开支超出税收的金额。
政府总债务是在一个时间点上(如2010年5月14日)政府的欠债总金额。
债务是之前历届赤字和盈余累积的结果。
·政府赤字本身并不创造新的货币,也不直接导致价格上涨。
然而,通过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政府赤字让美联储购买更多国债,这种做法带来通胀。
·政府赤字让后代人受穷,但其原因却不像许多人相信的那么简单。
如果政府现在借款500亿美元来建造坦克,这些资源(钢铁、电脑芯片、劳动时间等)是由当代人提供的,不是通过时间机器“由我们的孙子买单的”。
然而,政府赤字真正地把资源抽离私营部门的投资,使得后代人继承的实物资产变少。
从这个角度看,今天的赤字将使子孙后代变穷。
第23课 经济周期
小结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周期性的规律。
先有几年“繁荣”,其特点是低失业率、高工资、高企业盈利和许多企业扩大经营。
繁荣之后,紧接着“萧条”和衰退,其标志为高失业率、工资和企业盈利停滞甚至下降、许多企业破产清算。
·政府利用中央银行的运作干扰市场利率,导致繁荣与萧条交替的周期。
通过创造新资金并注入信贷市场,中央银行人为地降低利率,并向企业家发出虚假的信号,让他们扩大经营并投资于长期项目。
繁荣时期,人人觉得自己很富裕,但这样的繁荣景象其实是假象,因为那不是以真实储蓄为基础的,而是依靠通胀。
无可避免的崩溃实际上是为回归基本现实而进行的必要的市场调整。
·不可持续的繁荣是由信贷市场的通胀引发的,许多工人和其他资源被引导到错误的产业。
当经济衰退开始后,市场必须重新把它们分配到正确的地方。
工人的缓慢流动需要时间,这一点表现在高失业率上。
政府的“救助”措施——比如向失业者发放补贴等——将延长高失业的时期。
点评
★★★★★
好像是张是之的公众号里面推荐的这本书。
感觉非常不错,可以作为奥派经济学的入门读物。
微信读书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