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8-想象力与读书

两篇文章读后感。

第一篇是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421),是学而时嘻之写的,我之前应该看过,所以多少有些印象。

文章里面说了几个观点,

第一,想象力来源于知识,没有知识是想象不出来什么东西,比如老的科幻电影里面的宇宙飞船上会出现很多键盘和按钮,而新的科幻电影出现的就是触摸屏,因为当时没有人想象得出触摸屏;

第二,想像力分两个等级,低级是”what if”, 不需要讲逻辑,例如,如果老鼠会开车会怎样; 高级就需要构造出一个自洽的完整的世界,里面的事物发展要符合逻辑,比如哈里波特,魔戒,因为人们不会对完全不合逻辑的东西感兴趣。

第三,在中国,有一种顿悟崇拜,好像那些科学家发明都是摆脱了知识的束缚突然间想到的,其实这跟现实是不符合的,因为科学家的发现肯定是基于已有知识上的。

文章最后引用了波尔的一段话:We are all agreed that your theory is crazy. The question that divides us is whether it is crazy enough to have a chance of being correct. –Niels Bohr

我基本上赞成这几个观点,另外加上一些我自己的思考:

关于第一点我想补充的是,作者似乎忽略了另外一面,就是想象力对知识的促进作用,想象力与知识之间应该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至少不是完全的单向的,以文中的例子说明,至少宇宙飞船不是完全基于现有的知识吧,我猜想宇宙飞船就来源于人们的低级想像,如果航母会飞,不就是宇宙飞船么。

关于第二点我想说的是,有的是低级和高级不是分得那么清楚的,可能只是程度的不同,比如低级的思考如果老鼠会开车是怎样,把这个想像深入下去,老鼠开什么样的车,老鼠变成什么样子了,还有没有人类,老鼠跟人类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如果多思考一下,也许就能形成一个自洽的体系了,而且高级相像最初必然来自于低级相像。

关于第三点,我承认顿悟崇拜是不对的,因为它把事情过程过于简单化,而且容易误导普通人认为科学研究是拍脑袋做出来的。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确实有一些科学发现是偶然发生的,比如苯环模型,石墨烯和青霉素的发现。虽然这些科学发现有的和想象力无关,比如石墨烯和青霉素的发现,有的是基于现在的知识和长期的思考之后的灵光一现。

第二篇文章是春节过年看些什么书?又如何看书?(http://www.zreading.cn/archives/1591.html)

里面主要内容是如何快速获得和吸收知识。

文章里面讲到了几个观点:

第一,买书是进入一个陌生领域性价比比较高知识获取方式,因为自己整理需要投入时间,而且质量一定不如这个领域的专家。

第二,关于知识吸收需要做到三点,专注,醒觉和行动。专注就是不要换,看完一本再看另外一本,因为切换需要时间。醒觉就是要思考,以怀疑的观点去看书。行动就是要应用,要实践,比如做笔记,总结,复述给别人听,做成思维导图。

关于这两点,我的看法是:

第一,首先挑选买哪本书本身就是需要时间的,也许你在了解要看哪本书的时候已经足以让你对该领域有一些了解了。其次,你看一本书得到的观点不会很全面,哪怕是该领域的专家也可能只是偏重其中一个小的方面,你看了他的书之后可能就会带入他的偏见。最后专家看问题的角度与初学者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专家认为很基础的,你一定会知道的东西他没有讲,结果你就卡在这里了。中国很多编程的书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还有就是自己整理出来的结果,印象肯定会比较深刻。当然也会比较省钱。

第二,专注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必要的,但是就像我昨天写的文章一样,可能有些书你会读不下去,怎么办呢,该放弃的时候还是得放弃。醒觉是很有必要,我有一个很意思的想法,就是我在读你的这篇文章的时候要不要醒觉呢,也就是我要不要以怀疑的态度去看你的观点(以怀疑的态度读书呢)呢,变成一个无限循环了。行动当然很重要,上面说到的几个手段(笔记,总结,复述)也挺有用的。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