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7-左岸读书两篇文章读后感

第一篇是《管理自己》http://www.zreading.cn/archives/3650.html

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想:

  1.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生就是战场,没有人不想获得胜利,但是有多少人真的去了解自己呢?就像文章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自己问题我就没有细心的思考过:比如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我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属于何处,我要做出什么贡献。

  2. 文中提到了分析反馈法,就是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前先写自己的预期,然后过一段时间之后再和自己的预期比较来分析自己的长处。我直觉认为这是一种很靠谱的方法,我觉得值得一试。文中还提到了根据分析反馈法的启示可以采取的行动:a. 专注于自己的长处,b. 加强长处,改善短处,c. 发现自己的偏见和无知,d. 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变得礼貌。

  3. 关于我的长处。初步的直觉告诉我,我的长处在于编程,也就是解决已有问题,而不是去研究探索未知的问题,我很享受那种解决了难题的感觉,但是我对自己不够自信,或者说是没有耐心去解决非常困难的问题。也许就是因为没有耐心,所以才不够自信,或者说是自信经常受到打击(因为希望10分钟解决一个2个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归根到底,不擅长探索未知问题也是因为没有耐心。

  4. 关于工作方式, 我自己显然是读者型的,因为我比较习惯阅读,不喜欢听取信息。不要试图去改变这一点,相反我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今后要尽量以书面的形式接受(阅读)和传达(写作)信息。同时,我感觉我还是能够胜任老师的工作,尽管也许我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讲家,但是经过准备我能够清晰的传递信息。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5. 关于我的学习方式,显然跟工作方式相关,通过抄写和默写我能够很好的记忆和理解新事物,也许拓词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因为主要是通过听的方式记忆,可能我应该自己编一个软件来记单词。

  6. 关于价值观,我的佛教价值观似乎不利于追求财富,但是想来应该影响不大,因为佛教是比较包容性的。另外我的价值观里面自由很重要。

  7. 关于做出什么贡献,里面提到确定了要实现的结果之后,接着就可以制订行动方针:做什么,从何处着手,如何开始,目标是什么,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这似乎是我的薄弱环节,我很少制订计划,即使制订了也很少完成。这里是我要改进的地方。

  8. 关于人际关系部分,我觉得我还没有了解老板的工作方式,有待改进。老板既不是组织结构图上的一个头衔,也不是一个“职能”。他们是有个性的人,他们有权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工作。与他们共事的人有责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去适应老板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我需要多和他沟通。

9.管理后半生,似乎目前我并不需要考虑,不过如果让我选择退休后的职业,我希望是大学教授,就像我读博士的老板一样。

第二篇是你是想读书,还是想读完书?http://www.zreading.cn/archives/3621.html

虽然这篇要短的多,但是我觉得它对我今后的影响会更大,因为它说到我心坎上去了,我以前读书或者读文章总是带得一种尽快读完它的想法,这种想法让我没有办法关注内容本身,相反,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来关注我读了多少,还有多少没读完,这样子给自己压力很容易导致很长时间都没有读完,结果放弃。我以前的想法是,要改变自己的计划,每天读多少,但是这样很难坚持下来,而且读书变成了一件任务,变成了一个苦差事。

我还给自己找理由,说有趣的书(因为有趣我才能让我读完的书)很少,也许有趣的书确实不多,但是肯定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少,很多时候是我自己太想读完他们了以致于丧失了读书本来的乐趣。

所以以后要读书,一定更加专注,而且回家以后要先做有意义的事比如编程再去google reader和paladog.不要去在乎读了多少,读了多少算多少,而且读的同时一定要做笔记,随时写下自己的想法。如果感觉确实没意思,就不要读了,换一本书,没什么大不了的,天下值得读的书多的是,而且大多数书都把有意思的内容放在前面,后面读不下去了也不用感到可惜。

作者讲他想明白这个问题是受了禅宗的影响,我顿时感到很惭愧,因为我读了那么多佛学的书,而且经常思维当下即是圆满,当下既是解脱,但是一到具体的事情上就做不到了。也许是练习不够的原因吧。

文章里面说了一句话,“阅读是一种享受,但如果读完一本书,没有新的体验,完全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不能对你的思维有所改变、特别是读完一本好书之后,想不清楚、说不清楚、写不清楚、也从来没有行动过,那你看书是在浪费时间。”我觉得应该记下来,慢慢去体会。

文章里面还有一段话,“有些书,是一代宗师级的人物,把他们毕生的智慧熔铸在一本书里面;有些书,是一个领域的开疆拓土之作,从一片混沌中劈出一个新世界;有些书,是一个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观点纷繁,气象万千;有些书,如盗梦空间一般有几层境界,你多读一遍就多梦到一层。对这些书,你若只是都当成那两百分之一,花上一个星期匆匆读完,读后即扔,只摘下几条金句供日后泡妞之用,难道这就算读过了吗?”。我感觉这段话就像指着我的鼻子在骂,“你小子敢说你读过论语孟子老子么?”,像道德经这种书,我都只是几天匆匆读完,完全不记得在讲什么,除了偶尔能背出一些句子以外,对我的人生没有任何影响,这真的是暴殄天物。

文章最后提到“建议你重新拿起一本你最崇敬的书,换一种方式,再读一遍、两遍、三遍……”,人生贵在知行合一,我决定把《把时间当朋友》再重新读一遍。

看完这两篇文章以后,我又看到一篇文章讲evernote技巧(http://www.read.org.cn/html/1980-wo-de-evernote-ji-qiao-4-ru-ba-ta-bian-cheng-yi-ge-xi-tong-xing-de-zhi-shi-guan-li-gong-ju.html),文章末尾提到“把知识用起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关注方向,经常记录,定期思考,反复实践。不把信息当作知识,不把收藏当作学习,不把阅读当作思考,不把储存当作掌握。不提炼总结、不应用学习、不深入思考、不实践反馈,就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中第二篇文章的观点重合,只有专注,知识才会变成你的,要养成思考和记录的习惯。

总而言之,今后不管做什么,我都应该心无杂念的去做,不管是在写文章还是在编程或者是吃饭,这才是把时间当朋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

评论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