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read a book
abstract
- Read the whole thing!
Major arguments and evidence matter more than details. Grasp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whol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reading every word. - Decide how much time you will spend!
Real-world time
原文 Cultivating Burning Desire 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05/03/cultivating-burning-desire/
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他是如何成功成为职业健美运动员和好莱坞演员的时候,阿诺德·施瓦辛格回答了一个单词:“驱使!”所有伟大的成功最终都源于一个想法,但是使想法变为现实的是人类渴望的动力。一个想法本身可以带给您暂时的灵感感觉,但是强烈的欲望却使您度过了克服沿途不可避免的障碍所需的全部汗水。
花点时间考虑一下您为自己设定的目标。 (您已经设定了目标,不是吗?如果没有,请阅读有关设定明确目标的文章。https://www.stevepavlina.com/blog/2005/03/the-power-of-clarity/)您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决心如何?您会在什么条件下放弃?如果您可以极大地提高实现这些目标的愿望,应该怎么办?如果您如此迫切地想要他们,以至于您可以绝对肯定地知道自己绝对,永远不会放弃,应该怎么办?当您真正100%致力于实现自己的目标时,您就会从希望变为了解。如果您非常想得到一些东西,那么退出是根本不可行的。您要么找到方法,要么就创造方法。您付出代价,无论什么代价。
那些强烈渴望实现目标的人通常被称为“推动者”。但是,这种特殊的品质仅保留给特权人士吗?当然不是。有了正确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内心深处激起强烈的渴望,并朝着完全投入的状态迈进,并肯定地知道成功就像日出一样不可避免。
那么,如何培养强烈的欲望呢?您从外而内的方法开始,以改变环境的方式来增强您的决心,同时消除疑虑。如果您花时间做正确的事,您将建立一个积极的反馈周期,这样您的欲望将每天持续增加。
您可以采取以下八个步骤来培养强烈的愿望,以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
1.破釜沉舟
我不会为此打气。如果您的目标对您确实足够重要,那么您可以从焚毁众所周知的退路之船开始,这样您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前进。例如,如果您想开办自己的企业,则可以从承诺辞职开始。写下辞职信,放到给老板的邮票盖章信封中,然后将其发给值得信赖的朋友,上面有明确的指示,如果您在某个日期之前还没有辞职的话,可以邮寄这封信。
一位拉斯维加斯赌场经理做出了戒烟的决定。他不觉得自己有个人意愿去做,所以他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上拿出一个广告牌,上面贴着照片,上面写着:“如果你让我吸烟,我会给你10万美元! ”他能戒烟吗?你打赌! (好吧,双关语。)这称为意志力杠杆。您会使用一点意志力来确定结果,这实际上会迫使您信守承诺。正如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曾经说过的那样:“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着那个篮子!”
孙子在经典著作《孙子兵法》中指出,士兵们以为自己要死而战时,战斗最为激烈。一个好将军知道,在攻击敌方部队时,重要的是要给敌人创造一个潜在的逃生路线的幻觉,(围三缺一)这样他们就不会死战到底。您一直在打开哪些逃生路线,这些战斗导致您不那么努力奋斗?
如果您不焚烧这些船只,那么您是在向潜意识发送一条消息,那就是可以退出。当事情变得艰难时,正如它不可避免地为实现任何有价值的目标所做的那样,您将退出。如果您真的想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就必须将那些船烧成灰,并撒下灰烬。如果您认为普通人不会这样做,那么您是对的-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是普通人。
2.用欲望增强器充实您的环境
假设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减肥。找一些海报板,制作自己的海报,上面写着“我体重X磅”,其中X是您的目标体重,然后将它们放在您的房屋周围。将您的屏幕保护程序更改为显示相同内容的文本消息(或更改为同样具有启发性的图像)。获取一些杂志,剪出与您想要的身体相似的人的照片,然后将它们放在您的房子周围。剪出对您有益的健康食品图片,并将其张贴在厨房周围。如果您在办公室工作,请以相同方式更改办公室。不必担心您的同事会怎么想,只要做到!他们起初可能会嘲笑你,但他们也将开始了解您的决心。
3.与积极的人相处
与会鼓励您迈向目标的人们交朋友,并找到与他们共度时光的方法。仅与支持您的人分享您的目标,而不与那些冷嘲热讽或冷漠的人分享您的目标。例如,如果您想减肥,请进入健身房,并开始与身体健康的人成为朋友。您会发现他们的态度具有传染性,并且开始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与体重减轻一百磅或更多的人见面可能会非常有动力。如果您想开展新业务,请加入当地的商会或行业协会。尽一切努力结交新朋友,以帮助您保持承诺。
尽管这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很困难,但您还需要从生活中远离那些消极的人。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您只需要看看与您在一起时间最多的六个人,便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如果您不喜欢看到的内容,请更改这些人。忠于那些期望您失败的人,这是没有荣誉的。例如,人们无法创办自己的企业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与其他员工的交往上。摆脱这种陷阱的方法是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与企业主建立联系,例如加入贸易协会。心态具有传染性。因此,请与值得关注的人一起度过时光。
4.每天根据增强的信息来充实您的思想
励志书籍和音频程序是培养欲望的最佳动力之一。如果您想戒烟,请阅读由前吸烟者写的一本有关戒烟的书。如果您想创业,那就开始吞噬商业书籍。有时去研讨会。我建议您每天至少十五分钟用某种形式的激励材料(书,文章,音频程序)来满足您的想法。这将不断为您的电池充电,并使您的欲望无比强大。
当您吸收由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创造的材料时,您常常会发现自己也变得更加热情。推荐一本伟大的书,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写的《你的心灵倾进去》(http://www.amazon.com/exec/obidos/ASIN/1565112334/dexteritysoft-20) 。当我阅读本书时,我对某人对咖啡如此狂热而感到非常惊讶。我强烈推荐的其他培养热情的作者/演说家是Harvey Mackay和Zig Ziglar。
5.用正能量替代负能量源
盘点生活中影响您态度的所有感官输入-您阅读的内容,在电视上观看的内容,房屋的清洁度等。请注意哪些输入会对您产生负面影响,并努力用积极的输入代替它们。我会给你一些好的起点。首先,避免看电视新闻-绝大多数是负面的。您是否真的需要听听那个被邻居的狗伤残的女人?用积极的投输入来充实这段时间,例如激励性和教育性音频程序。如果您喜欢看电影,请看充满正能量的电影,例如轻松喜剧和战胜逆境的故事。避免使您事后感到空虚的黑暗的悲剧电影。丢弃恐怖书籍,并以幽默书籍代替。花更多的时间在笑,而更少的时间在担心。如果您的桌子凌乱,请收拾干净!如果您有小孩或孙子,请花一些时间与他们一起玩。其中有些听起来有些老套,但确实有助于增加您的整体动力。如果您很难激励自己,可能是您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消极因素。幸福地实现远远好于实现了才觉得幸福。
6.为成功着装
每当您经过一面镜子(可能一天要经过几次)时,都会得到即时的图像增强效果。那么,您目前正在强化什么形象?如果您的目标已经实现,您的穿着会有所不同吗?您会选择其他发型吗?您会多洗一次澡吗?
尽管多年来我一直喜欢破烂的牛仔裤和T恤的外观,但我注意到当我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实现某些目标时,我穿得更加漂亮。通过一些实验,我发现了一种看起来专业且舒适的服装样式。因此,我逐渐将旧衣服捐赠给慈善机构,并用适合我正在成长的新身份的衣服替换了衣柜。(因此,有一家Salvation Army商店,里面存放着大量的游戏行业T恤。)我从一个前海军海豹队员那里学到了这个主意,他向我强调了以自己的外表为荣的重要性,我可以肯定地说它带来了显着的变化。因此,请确保您每天穿的衣服与您的新自我形象保持一致。
7.使用心理编程
这是一种神经语言编程(NLP)技术,可帮助您将强烈的积极情绪与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联系起来。寻找一些真正能激发您灵感的音乐。戴上耳机并聆听15到20分钟,这样做时,您便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已经取得了想要的结果。使图像大,亮,生动,彩色,三维,全景和动画。生动地描绘场景,就像用自己的眼睛看一样(这很重要)。这将帮助您在音乐引起的积极情绪与您想要实现的目标之间形成神经联系,从而增强您的欲望。这是每天开始的好方法,如果您是在前一天晚上设置的东西,甚至可以在第一次醒来时躺在床上做。您应该定期循环播放音乐,因为如果您每次听相同的歌曲,所获得的情感冲动往往会减少。
请记住,广告已经在使用这种形式的思维编程。观看快餐电视广告,您会注意到食物大,明亮,充满生气-汉堡旋转,生菜飞过水溅,切成成熟的西红柿-别忘了朗朗上口的曲调。因此,不要让别人为您制定自己的愿望,而要自己负责并在心理上重新编程。
8.立即采取行动…
群里面提到了皇帝的话题,我就发表了一下意见。
朱元璋是我最讨厌的一个皇帝。杀功臣,海禁,废除宰相,活人殉葬。
真不能让农民当皇帝。
本朝太祖其实也是农民。
杀功臣杀的最狠的应该就是朱元璋了。
我第二讨厌的就是太祖,还是那个原因,真不能让农民当皇帝。
太祖读的是二十四史这种权谋的线装书,现代书读太少,经济学完全是外行。
第三讨厌的是清太祖,因为降低中国人的人格,所有人都变成了奴隶。…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上帝笑了99次》,里面提到了安慰剂的问题。我有点没想明白,就在本科群里做了发言。
各位兄弟姐妹,我被一个问题给整蒙了。这里求助一下大家。
我听到一个小故事,说你去医院看病,拿完药之后经过医生办公室,听见护士问医生,为什么刚才开的药这么便宜?医生说,那个药是安慰剂,没有什么有效成分。护士说,那能管用吗?医生说,只要病人相信那个药管用,它就管用,而且其他病人吃了都管用。
现在的问题是那个安慰剂管用吗?
我知道科学上已经证明安慰剂是有用的。很多药的临床实验里面,安慰剂甚至比测试的药品还管用。
关键就是这个安慰剂起作用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相信它管用。我突然感觉这很不科学。因为我们做物理实验,不管你信不信,结果都一样。为什么在安慰剂这事儿上面,你信不信,结果就不一样呢?
真正有效的药物不管你相不相信都起作用。
我不能接受一个东西,只有相信它才能起作用。因为如果一个东西只有相信它,才起作用。就无法证明它到底起不起作用。
比如把安慰剂换成上帝,当初有些基督徒跟我传教的时候就说,你一定要信上帝,因为信上帝,上帝就起作用,带你永生,不信他,你就下地狱。
我当时就说这是扯淡。因为我不相信一个东西只有你信它,它才起作用。
如果你能接受一个东西,只有信他才起作用,那我能很好的向你证明上帝存在。
首先你要信上帝起作用,然后就没有了。
因为分两种情况,一种你信上帝,那就不用证明了。另外一种情况你不信上帝,那就无法证明了,因为上帝是你信他,他才起作用。
可能我没有说明白。简化一点,如果有人跟你说,你信上帝,上帝就存在。如果你不信上帝,上帝就不存在。
那上帝到底存不存在呢?
结论就是,对有些人上帝存在,对有些人上帝不存在。
我不能接受的就是这一点,个人感觉一个东西存不存在应该与人无关,要么就存在,要么就不存在。
朋友:你信安慰剂,安慰剂就存在。你不信,他也存在。
嗯,不错,存在跟起作用是不一样的。
不过我换个说法。你相信一个药有安慰剂作用,这个作用就存在,你不相信这个药有安慰剂作用,这个作用就不存在。
但是安慰剂作用,这好像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实体。
感觉安慰剂作用与上帝这两个概念中间有差别,但是一时想不明白差别在哪里。
朋友:人体很复杂,其实不光是人,任何生物都很复杂,现在的物理化学根本解释不了这些复杂性问题。因为发现夸克得诺奖的人就觉得物理解释复杂性问题没有出路,改行了。
这段话稍微让人心安一点。可能我们根本没有搞明白,我相信这个药有作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简单一点说,我相信这个药有作用,就会在我们身体里面产生一些变化,是这些变化导致了我们所得的病好了。
导致我们病好的,其实是身体里面的那些变化,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懂。
这么一想的话,其实可以把相不相信这个因素给去掉了。
相信安慰剂就相当于在你身体里面注射了一种特殊的药,这种药能治你的病。
不相信安慰剂就相当于你没有注射这种药,没有这种药就治不了你的病。
理论上说,如果你不相信安慰剂有作用,但是你能找到那种特殊的药,注射到你身体里面去也能治那种病。只不过目前技术还没有办法找到那种特殊的药。而且那种特殊的药可能针对不同的病产生的东西不一样。
这样就没有矛盾了。归根到底跟你信不信,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只跟你身体没有没有产生那种变化有关系。稍微特殊一点的地方就在于,身体里面产生那种变化的前提是你相信那个安慰剂确实有用。…
看了一篇文章管控辨析,
https://mp.weixin.qq.com/s/fpcgSKHq3YW-sg8mNm037g
下面是我想到的。
天赋零权。有的时候我在想那些相信转基因有害的人,他们有言论自由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方面,嘴长在他们身上,说话是他们的权利,所以言论自由似乎是天生的权利,不应该干涉。注意,我觉得言论自由就到此为止。你有说的权利,但是别人没有听的义务。另一方面,考虑到决策层也是人,而且很有可能会考虑这些大多数人的想法,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限制他们的言论似乎也是合理的。
以前我支持言论自由,就是因为我觉得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那些人提出的1000条意见里面,哪怕只有一条靠谱,为了这一条能够被听见,我们也应该允许所有的1000条意见都被表达出来,从中筛选那一条是精英的责任。但是看了这篇文章,我想到所谓的精英也是人,他们有可能不但没有筛选出那一条靠谱的意见,反而被那999条错误意见所裹挟,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这种情况在民主制度下更有可能发生。但即使是在中国这种环境,那些决策者也很难忽视那96%的人的错误意见。更要命的是,那些决策者并不都是精英,实际情况是那些决策者里面也只有4%是靠谱的。蠢货当政不仅可能,而且是经常发生的。
这样想下来,真没有什么最合理的办法。最理想的情况是,真正的精英,就像柏拉图主张的那种哲人王当政,由他们来掌控言论自由。现实情况可能是相反的,一些蠢货控制了言论,那些错误的反制的主张反而占了主流。…
一个微信群里面聊到了比特币,下面是我的发言。
新的一天到了。我想聊聊群群主说的这个btc话题。
先说结论,我不同意BTC是老庄股的看法。我自己是从2011年接触到比特币的,我当时用笔记本的显卡挖了两个比特币,后来陆续买了几十个比特币,一直持有到现在。
所以我想从一个比特币普通玩家的角度来说说我怎么看比特币。我不代表任何人,只代表自己。我当时买比特币的时候,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觉得很酷,因为比特币是程序员基于数学创造出来的不依赖第三方的自由货币。第二个原因就是转账很方便,因为我当时从新加坡往中国汇款有点麻烦,而且手续费也不低。
我一直持有比特币也是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不缺钱,另外一个原因是它的价格一直在上涨。从比特币的链上数据可以看到很多人是跟我一样的,买入之后基本上就没动过它了。
最后说说我对比特币的看法。这个看法也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我觉得比特币是一个分布式的机构的股份,这个机构是由全世界的矿工,玩家,开发者,甚至有一部分金融机构组成的。由于这个机构一直在不断的扩大,比特币的总量又有限,所以这个股份的法币价格就一直在升高。矿工玩家和金融机构都是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投入这个机构的,开发者是用自己的劳动投入这个机构的。所以我不同意它是一个老庄股,因为这么多人太难做庄了。
另一方面,我觉得比特币是一个财富存储工具,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不贬值的财富存储工具。如果看过未来简史就知道,我们现有的很多东西都是基于想象的,比如公司国家都是想象的共同体,美元和各个国家的法币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法币在那些想象的共同体里面受到承认。在这方面比特币跟各种法币没有区别,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承认比特币的这个共同体,由于网络效应和数学上保证它总量有限,单个比特币就会升值。这样一来,你现在买的比特币将来就不会贬值。所以比特币就成了一个完美的价值储存工具,因为它不断不贬值,而且未来极有可能会升值,至少过去11年都是这样子的。这个系统已经稳定地运行了11年,我们有理由还能继续运行下去。当你把比特币看成一个价值存储工具,你就不会再那么纠结于它的法币价格变化了。
最后我说一说对于投资比特币的看法。首先,比特币还是一个实验,谁也无法保证实验将来会不会失败。其次,它有很大的概率将来得到更多人的共识达到引爆点,单个比特币价值百万都极有可能。所以我建议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拿出10%买入比特币,我自己目前就是这么做的,虽然现在每个月买的比特币都很少,因为单价已经7万了。…
刚才在YouTube的越哥说电影上看到了八两金的影评,里面又一次写到了故乡。男主在美国待了16年,然后回到了故乡,遇到了正要离开故乡去美国的女主。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越哥说电影里面有好多电影都说到了故乡,以及对故乡的感情。我也想谈谈这个问题。
不知道是因为我冷血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对故乡有什么感情。说的更准确一点,是我对于哪里都没有什么感情。从我出生的湖北黄冈,到我读本科的湖北武汉,读博士的新加坡,工作了几年的上海,到现在临时住的深圳,我觉得哪里都一样,并不存在什么特别的感情。我对哪里都没有什么留恋,有条件的话,我随时就会离开。
说到更深一点,可能我对这个人世间都有一种疏离感,用句流行的话就是感觉人间不值得。好像罗辑思维的那个老罗说,世间最可怕的是,感觉一切都和自己没关系。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感觉世间的一切,都和我没有太大关系,我随时可以离开。
前一段时间也是越哥说电影里面看到一部电影的影评,两个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去完成未了的心愿。我就想列下我自己未了的心愿,想了半天,竟然发现我没有什么心愿。我感觉即使知道明天就会死,我今天还是会这么过。
也许我该去查查自己有没有得抑郁症了。😂…
刚才看到李子旸老师的文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批评,刚才看到李子旸老师的文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批评,https://mp.weixin.qq.com/s/2zyaPuOUTxZzZDAIbdqzlg
下面是我的看法。
水库论坛宪章里面写着允许造谣诽谤和人肉。
个人觉得这是最靠谱的。
从自然法的角度来讲,人天生就长着嘴,他想说什么是他的自由,不管他说的真的假的,或者是不是造谣。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想要一个人不说话实在太难了,你不能把一个人关起来,或者把他嘴封起来。
李老师所说的批评就是言论自由的一种。愚者千虑,必有一得。1000条批评意见,可能只有一条靠谱,但是为了那一条靠谱的意见能够发表出来,我们必须允许那999条不靠谱的批评意见。如果按照李老师所说的提高批评一些门槛,那一条靠谱的意见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现。
至于把那一条意见从1000条意见里面筛选出来的成本,当然是要有被批评者来承担,因为被批评者可以从中受益。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批评的自由,那么赞美毫无意义。…
看了六神磊磊的看病两天人间一叹
https://mp.weixin.qq.com/s/QIj3nLct0cLUs8XrTOXisQ
写写我的想法。
文章里面有两个医生,一个是老实人耐心细致,结果等在后面的患者都纷纷抱怨,另外一个像个黑社会,插队不断,结果反而没有患者敢抱怨。
作者似乎想表达老实人会吃亏。但是我有不太一样的看法。
首先,作为一个病人,作者自己是不是老实人呢?显然不是,因为他在后面那个医生那里就顶撞了医生,说他不应该让别人插队,结果那个黑社会医生就不给他看病。反倒是老老实实排队,没有抱怨的那些老实人,不会遭受这种待遇。所以老实人吃亏这句话,至少不是对所有人都成立。当然这些老实人看上去有点怂。
其次,那个老实医生可能是因为年轻没有太多经验,所以比较细致耐心,唯恐出错,等到他经验丰富之后,可能就会加快速度了。
最后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老实人,因为痞子毕竟是少数。既然都是老实人,我们就不要去欺负那些老实人,相煎何太急嘛? 另外,作为老实人就要有老实人的本分,老实人最大的长处就是隐忍,没有必要去抱怨外在的环境,多去觉察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谁好谁坏,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像作者明显就偏好老实人,相信其他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如果可以选择,大家都愿意和老实人合作。如果是医生,还是要向那个老实医生学习,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别人抱怨两句就让他抱怨去吧,嘴长在别人身上,你也管不着。同时那些抱怨的病人等到自己看病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这样有耐心慢慢做事的老实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他们就不会再抱怨了。…
看了九边微信公众号上面的一篇文章,承认平庸可能才是进步的第一步
https://mp.weixin.qq.com/s/FosZq9P7NzdON-fxgDlVrg
看完之后,感觉受到1万点暴击。
把时间当朋友里面有一段话,说现实中的自己和自己印象中的自己是不一样的。这篇文章其实说的也是这个。我们自己总是感觉自己很牛逼,但是现实一次一次告诉我们,我们不牛逼。我们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这是一些问题的根源。[捂脸]
甘于平庸和承认平庸还不一样。甘于平庸还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意思就是自己本来很牛逼,但是宁愿做个平庸的人。承认平庸就是认清现实,自己真的就只是个平庸的人。
反省我自己,我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只是个平庸的人,这就是不肯接受现实。不肯接受现实,在我内心里面造成了分裂。我总觉得自己很牛逼,就像王小波说的,走在芸芸众生之中,我感觉我是不同的。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
突然我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因为如果觉得自己很牛逼,就会找种种证据证明自己很牛逼,过往的全部经历,都可以用来证明自己很牛逼,可以找到一大堆的证据。如果接受现实,承认自己很平庸,就会发现那些证据全都经不起推敲。
比如我最在意的两个头衔,佛教徒和海归博士。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佛教徒这个标签,但是佛教徒少说也有几亿,对佛学认识比我深刻的,少说也有几百万,真的看不出来到底哪里牛逼了。其次就是海归博士,现在也是满大街都是。
可能跟我过往经历有关,我小时候我爸妈一直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来没说吃得苦中苦,做个平凡人。在我的印象里面,甘于平庸都是一种罪过。承认平庸简直是无可救药。
所以这件事情对我很难。想想我爸妈如果听到我说,我就想做个平庸的人,他们可能会很失望。寒窗苦读20年,最后只是做个平庸的人。…
昨天在得到app听到对博多舍费尔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解读,我想起来我几年之前看过这本书,而且应该看了很多遍。我打开我的电子书目录,果然找到了那本书,我发现我收集了5个版本,但是现在,关于那本书内容都没什么印象了。
我在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只能归结为说里面的内容跟我的价值观不符合,所以书的内容根本没有进到我的心里面去。这本书是讲财富的,说的更直白一点是讲怎么赚钱的,书的副标题叫做怎样7年赚1000万。我重新打开书看了一下,感觉有点看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看的津津有味,还看了好几遍。看不下去的原因是里面有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比如什么幻想几年之后的生活之类的,豪车豪宅。我心里并不认同豪车豪宅有什么了不起。
想到这里,我就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财富观。一直以来我关心的反思的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根本没有想过财富观这个问题。可能因为财富观是价值观的一部分,但是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明明财富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为什么我一直都没有仔细或者认真思考过财富观的问题呢?
虽然不想甩锅,但是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面,我所处的环境或者说整个社会环境,都没有正确的财富观教育,所有人都好像不好意思谈钱,像我爸妈从小也只是说好好学习,没有说怎么好好赚钱,他们所知道的赚钱方法也就是找份工作拿死工资。我们的教育里面更没有教人怎么赚钱。整个社会里面明明每个人都需要钱,但是每个人都不好意思谈钱,即使是朋友之间谈钱都感觉是怪怪的,很少有人会开诚布公的讲自己赚了多少钱,自己想要赚多少钱?
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谈钱很俗呢?这是很奇怪的事情,钱只是一种工具,就像铲子或者手机一样,没有人觉得一把铲子很俗,或者觉得一个手机很俗,这个俗不是长得很俗那种俗,而是心理上的那种排斥感,没有的人会不好意思去谈手机或者铲子,但是你会不好意思去谈钱。舍费尔在他的书里面提到,正是因为你不好意思谈钱,所以你赚不到钱。
具体说到我自己,我就感觉自己不好意思谈钱,可能也因为我一直没什么钱,所以不想自曝其短。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今年想要赚多少钱,怎么赚到那么多钱。连我设定人生目标,都没有把钱写进去,而是设定的成为优秀软件工程师这样的目标。可能我一直在恐惧,担心自己如果设定一个明确的多少钱的目标会无法实现,担心失败,担心失去自我。想来这还是佛学修为不够的原因,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在书里面说,如果你现在没有法拉利,你完全有可能创造出因缘而拥有一辆,只要世界上有法拉利,你就有机会去拥有它。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如果佛学的修为够深,不再被执着恐惧和担心失败所控制,那么想要赚到钱不是难事。只不过如果佛学修为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对钱也不会那么执着了。…
刚才在得到app里面听了对乱世佳人这本书和对应电影的解读,听完之后,我把电影找来看了一遍,确实经典。
一直以来,我对经典电影或者小说有一种奇怪的态度,就是想要留到以后某个时间点再看。
我不知道这种态度是怎么形成的,回想起来可能是因为以前的某个时间点,我执着于看经典就要看原版,但是原版电影或者小说当时看起来太费劲,于是我就想留到未来某个时间点再看,结果那个时间点一直没有来。
现在得到里面的听书改变了我的态度,通过半个小时的解读,我对这些经典作品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产生了兴趣,然后再找来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看完之后,我意识到我以前的态度可能让我错过了很多东西。
想想我的微信阅读里面有好几百本书,其中不乏经典,是时候啃啃这些经典书了。我觉得对于经典的态度要改变一下了,没有必要把它们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不一定要看原版,甚至不一定要看完。我决定先浏览一下大概,如果感兴趣就看 ,不感兴趣果断放弃,不要认为看不下去就是自己的问题,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与作者的背景相距太远,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问题和感情,不能产生共鸣。经典的书那么多,换一本就是。…
在得到里面听了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这本书,我产生了一些感想。
看天文学总是给我一个疑问,甚至会让我对佛学产生怀疑,在佛学看来,整个宇宙是无明的产物。但是这个无明为什么要让这个宇宙如此浩瀚呢?仅仅是为了人类和生命轮回,完全没有必要,把宇宙造的如此浩瀚。
宇宙存在了100多亿年,范围有几百亿光年,人类才出现了200多万年,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地球。
如果说这个宇宙和人类有什么关系的话,总感觉很勉强。跟宇宙比起来,人类连尘埃都算不上。
从绝对意义上讲,宇宙并不“存在”。但是从相对意义上讲,宇宙的存在太浪费了。
相对意义上讲,无明这个万事万物的终极导演为了让人类和所有的生命有一个演出的舞台,搭建了宇宙。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面表演。
我的疑问是这个导演搭的戏台也太大了点,似乎完全没有必要。按照我的理解,如果我是导演,宇宙只要太阳系那么大就够了,时间也只需要足够人类进化出来就够了。
当然如果从绝对意义上来讲,所谓的空间大小时间长短都是没有意义的。或许存在其他的宇宙,运行着完全不同的法则,众生在那个宇宙里面进行表演。…
改变基础观念,就是两个公式:第一个公式是定义公式,形式是x是什么,不是什么?第二个公式是比较公式,形式是x为什么更好甚至最好?
写作起码应该是对输入处理过的输出. 例子,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经过长期思考沉淀,通过他的文字处理技巧,文字,韵律,意境,最后输出的只有28个字却足够震撼。
写作一共三个环节,输入,处理,输出。很多人写不出来的原因是输入不够多,处理也几乎没有。
人们常常把事想反,比如谈恋爱和结婚,再比如考研和出国考试。
思考能力才是核心关键,如果你能精彩的思考,你就一定能够精彩的写作,当然也能精彩的讲解及,只要你能精彩的处理,你就能精彩的输出。
绝大多数人没有清楚的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比如王淼同学机票事件。建议,第一去掉没有证据的陈述,第二个,不喊冤不诉苦,第三个只写去哪儿网最不地道的地方。
千万不要小瞧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在倒逼自己的思考质量,思考能力和所有能力是一样的,都需要通过实践磨练。
千万不要神化写作能力,写作不是什么太过了不起的能力,只是一个自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必要必须的能力而已。
写作能力,除了思考正确之外,剩下的只不过是遣词造句而已,再加上一点点手段,比如倒叙插叙或者用点通感的修辞,偶尔而已。
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思考能力,思考质量,思考习惯上,因为思考质量最终一定会影响生活品质的。
写作的分若干阶段,第一阶段,锻炼思考能力,第二阶段,锻炼表达能力,第三阶段,说出价值观,第四阶段,积累影响力,第五阶段,你居然可以普度众生。
你必须自己选择自己的原则,第一,是不是对的,第二,如果是对的,能不能坚守,第三,如果不对,那对的是什么,能不能坚守。
写作的根本是两条,第一读书,第二多读。
选书其实比读书更重要。参考选书的基本原则,http://xiaolai.co/books/xiaolai-xuexi/27978d191e5c718c49141ff1cd7351ce.html,此外,朋友圈<好文章<好书<学术文献,免费<付费,通俗杂志<精英杂志,中文<英文,百度<Google<学术搜索,都是提高输入质量的方法。
根据价值观来选书,第一扔掉不符合价值观的书,第二践行一本符合价值观的书,第三,找一个你认为对的,绝大多数人并不认同的观点,说服一个算一个。
提高选择标准可以提高提高质量,所以我第一尽量只读非虚构类书籍,第二尽量只读英文书籍。
无论如何你总是得在意你的输入质量,所以你就得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并且还要想办法逐步抬高你的标准,所以再也不要向任何人索要书单了,一定要你自己选。
一定要反复梳理自己的价值观,就是第一你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第二,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不要因为反例动摇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动摇,说明不够坚定或者应该修订自己的观念。
建议每天花半个小时回答几个问题,第一,这事儿对吗?第二,什么更重要?第三,什么最重要?第四,什么事绝对不能做第五,什么事一定要做到的。
用价值观来判断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所有写作的出发点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什么样的素材值得收藏,值得收藏,什么样的话值得说,什么样的话不适合说,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接受,什么样的东西坚决不能接受,什么样的理论值得深入研究,什么样的说法不值一提,什么样的人值得深入交往,什么样的人不可不交不可深交,这些都是你的价值观的折射,最终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开始逐步变得有序的思考,逐步变得有章有法,你的表达开始变得清清楚楚,甚至轻轻松松,这就是树立价值观的重要性,说出了价值观就行。
没有坚定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有坚定的选择。比如我选择做一个长销书作者。
一个人是否聪明取决于两件事情,第一,脑子里是否有足够多的,必要的,清晰的,准确的概念。第二,那些概念之间是否有足够多的,清晰的必要的,准确的连接。
概念是我们的大脑这个操作系统的核心,所谓的升级我们的操作系统,就是指学习应用新的概念,打磨升级已有的概念。
每个概念有两个部分构成,第一个是内涵,是那些对象的属性,第二个是外延,指的是概念所指的对象。
比如分享,必须是自己的东西。
我会怎么做呢?第一,也许不会做个完整版的笔记会想办法提炼要点,第二,就算我做了完整版的笔记,我也不会把它就那么放出去,第三,若是我做了很多思考,生成了很多补充内容,那我有可能放出去,因为我放出去的是我的东西。第四,若那课程是收费的,我可能也不会把笔记就那么放出去。
再比如法定节假日,不限制个人,所以不过法定节假日可以比别人多活一半时间。
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元素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名词是用来指称你能感知到某个人或者事物的词汇。动词是用来描述某个人或事物的行为和动作的。形容词性成分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事物的感知的。副词是用来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者事物的感知的感知的。
做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拿出自己写过的一篇文章,找几根带颜色的笔,把里面的所有名词都圈出来,实物名词用一个颜色抽象名词用另外一个颜色。
第二个练习是再随便拿几篇别人的文章,把那些名词前后的形容词都圈出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却又常常被忽视的原因,这句话在说明作者不仅对这个能够感知的抽象事物有所感知,还有一个以上的感知。
我们重新定义一下写作的目标,写作的目标是沟通。第一,你所表达的东西,的确是处理好的吗?第二你处理好的东西你确实表达正确了吗?第三你表达正确的东西,对方真的具备理解的基础吗?第四,对方虽然能理解,他真的会接受吗?第五,对方会表示理解甚至接受,但他真的会当回事儿了,第六,对方有疑问的地方,你准备好进一步解释了吗?第七,对方产生误解的时候,你有对应的方案吗?第八,对方驳斥你的时候,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么?
如果你把写作的目标,讲演的目标,清楚的理解为沟通,那么有效的沟通就是需要做大量的提前的功课的,在多个可能的选项当中选择最有效的那个,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真的是很难获得的技能,也是很难打磨的技能。
任何进步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一个看不见的东西叫做没有反馈。
总结一个沟通的最重要的原则,要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所有真实的反馈。
我给你几条简单的建议,第一,多读心理学方面的原版书籍,第二,多读经济学方面的通俗读物。第三,观察分析拆解揣摩那些公众人物是怎样化解危机的,第四,花时间思考每个真实反馈背后的心理出发点,价值观,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了解每一类人。…
第一本经济学
罗伯特·墨菲
第1课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Thinking Like an Economist
广义上,经济学可以被定义成“关于交换的研究”,包括一切普通市场环境下的交换,也就是卖主交付实物或提供服务,而买主则回报以一定数量的货币。
经济学研究和解释人们如何进行交换。
经济学不仅有内在的魅力和在生活中需要的实用性,而且还是当代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正遭受政府的极力干预。
为了保护我们的社会,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必须传授给足够多的人。
这一点与其他自然学科不同,如果街头的张三认为量子力学是个唬人的把戏,那无关紧要,物理学家们不需要张三李四的认同,也照样能进行研究。
但如果绝大多数人都相信最低工资法能帮助穷人,或者低利率能治愈萧条,那么,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们也无力阻止这些政策给社会带来的损害。
小结
·本书指导你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世界,它们有着各自的优势。
经济学是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它对社会运转的方式有着重要而深刻的见解。
·经济学是研究交换的科学。
在现代经济中,交换通常使用货币,但经济学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一切其他类型的交换。
·为了防范政府无视经济规律、推行破坏性政策造成的危害,每个公民都应该掌握基础经济学。
第2课 如何发现经济学原理
为了给理解经济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区分有目的的行动与无意识的行为。
经济学的法则只适用于前者,而不适用于后者。
“人拥有自主意识,并试图达到自己的目的”,本书将要推导的经济学原理全都基于这一事实的逻辑蕴涵。
换句话说,一旦社会科学家们决定承认这一“理论”——人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正如你我亲身体验的自我意识。
那么就能根据此“理论”自发推导出其他知识。
小结
·有目的的行动是指人为了达到目的而实施的行动,无意识的行为是指在物理世界中,由“纯粹的自然”造成的运动,无意识的行为不涉及人的意图。
·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气象学等,目的是推导“自然法则”。
而社会科学则包含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的不同方面,包括人们在社会中的互动。
·自然科学理论试图更精确地预测无意识对象的行为,它的研究对象遵循一套简单又恒定的规则,并且在多数情况下能进行实验控制,这些因素使得自然科学极其成功。
而在像经济学这样的社会科学领域中,研究对象具有自主意识,因此极难进行实验控制。
为了发现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依靠自己体验的有意识行动,并从体验中推导出逻辑蕴涵。
从这个方面看,经济学不像物理学,更像几何学。
第3课 由行动推导出的经济学概念
小结
·一旦我们认定某件事是有目的的行动,即可进一步进行逻辑演绎。…
可能因为这两天一直在看介绍电影的视频,早上我做了一个梦,具体情节我已经想不起来了。
我记得最后我面临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几乎无法解决,但是不知道怎么的,我好像意识到我是在梦里面。
于是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幸好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然后我就从梦里面醒来了。
梦醒了那个问题当然也就不存在了,醒来洗脸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的人生不也是一场梦吗,我们在轮回的这个梦里面醉生梦死,面对着种种难题。
如果能像梦里面那样,意识到自己在做梦,那我们所有的难题都已经不再是难题了。
从理智上讲,我已经能够理解并且相信,自己是在轮回的这个梦里面。
从行动上讲,目前我还做不到时时观照这一点,我会在梦里面陷入太深,甚至被梦里面的情况和困难,吓出一身冷汗,同时我会被梦里面的欢愉所刺激所吸引。
也许我需要更多的修行,来做到时时刻刻都意识到那一点:
幸好一切都不是真的。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林欣浩
前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这句话,我们没听过一千遍,也有一百遍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小孩子难以抑制内心的迷茫和惶恐,急匆匆问爸爸妈妈“人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他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别胡思乱想。”当大学生在宿舍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康德、黑格尔,想从中寻觅一丝真理的时候,他或许会被打球回来的同学们迎面嘲笑:“又装×呢?”当酒桌上的朋友们都在谈汽车房子情人孩子今年我去了巴厘岛的时候,某人却兴致勃勃地大谈他最近读叔本华的心得,他换来的,多半是满桌审视异类的目光。咦,我们不是号称“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吗?为什么到处都回荡着对思考者的排斥和嘲笑呢?当我们不断追问“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不会觉得我们是爱思考的聪明人,只会觉得“你这个人好怪”。
学哲学有什么好处呢?有时我们会问:“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终有一死,我该做点什么才对得起这唯一的一生,才算没有白活过?”这些问题很重要,是决定人的一生该怎么活的大问题。我可不可以不听从长辈和课本的灌输,自己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呢?可以,哲学就是来干这件事的。我们这本书,就要把“追问人生意义”当作最大的目标。
第三章 使徒行传
犹太教和基督教并不是同一个宗教。首先是在犹太人中产生了犹太教,而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发展来的。犹太教和基督教都信奉上帝,也都相信会有救世主来拯救他们(“基督”和“弥赛亚”是一个词,都是“救世主”的意思)。区别是,基督教认为救世主就是耶稣,而犹太教不承认耶稣是救世主,他们认为救世主还没有到来。在对待经文上,两者都信奉《旧约》[插图],但只有基督教相信《新约》。《旧约》和《新约》的区别大致在于,一个是记录耶稣降生之前的事,一个是记录之后的事。
这是不是说明了他们信奉的上帝不靠谱。
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在斗争中,哲学总站在弱者的一方。这是因为哲学讲思辨,讲道理,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这也是因为,哲学继承了苏格拉底讨人厌的疑问精神。只有弱者在面对强权的时候,才有质疑权威的需要。
不要说这么直白嘛
《圣经》说上帝是全知、全能和全善的,那为什么会允许人间存在这么多丑恶和痛苦?我们知道,《圣经》里说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违反了上帝的禁令,所以被逐出伊甸园,所以人类才会开始无尽地受苦。但上帝是全知的,不仅知道过去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还知道未来所有即将发生的事情。那么前面那个问题就可以问成:上帝既然知道亚当和夏娃会偷吃禁果,为什么一开始不去阻止他们?奥古斯丁的解释是,关键在于自由。上帝给了亚当夏娃和人类自由意志,所以也必须让人类有作恶的可能。更具体地说,上帝是善的,而上帝的善表现在上帝对人类的行为要进行公正的赏罚。既然要赏罚,前提是人类必须拥有自由意志,必须有能力自己选择行善还是作恶,否则人类就不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段论证对我们的意义是:首先,它十分巧妙,把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给解释开了;其次,这解释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上帝允许人类有作恶的自由。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上帝看来,自由比善更重要。可是等一等,上帝不是全善的吗?“上帝允许人类拥有自由”的理论是奥古斯丁出于护教目的提出的,其推论却和教义产生了矛盾。矛盾还不止如此,该理论还可以推论出,上帝不能干涉人的自由意志。因为上帝是万能的,所以有能力预测出人们按照自由意志在未来会作出的各种恶,但是有很多恶上帝都没有阻止。可是,上帝不是全能的吗?因此,奥古斯丁的解释虽然聪明,却不是很受基督教的欢迎。
奥古斯丁其实没有完全解决这个漏洞,哲学家早就证明了,上帝不可能是全能全知全善的。
宗教天生拒斥思考。
所以一定要警惕宗教。
宗教和哲学本来就不能调和。保留哲学,对教会来说就是养虎为患。现代著作家威尔・杜兰就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比作希腊人留给基督教的“特洛伊木马”。总有一天,苏格拉底的讨厌精神也会让教父们抓狂的。
作为一个业余哲学家,看了这段话,我对这些哲学家更有好感了。
第四章 上帝之城
有句俗话叫“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其实还可以说一句话:“必须用暴力解决的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当强者对弱者使用暴力的时候,正说明强者没有别的招数可用了,也就说明他离失
还有一句话是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它能摧毁问题。
第五章 异教徒
九次十字军东征只有第一次算是攻其不备,取得了胜利,后面的八次全部失败。还有一次最奇特,十字军根本没有去打阿拉伯人,而是把东罗马帝国给抢了。要知道,十字军东征名义上的原因,是东罗马帝国扛不住阿拉伯人了,向西边的基督教兄弟求援。谁想基督教兄弟比异教徒还凶狠,东罗马帝国这个惨啊。
哈哈哈哈哈哈!
第六章 神们自己
阿奎纳提出了五个方法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这五个方法形式相近,我们只举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大致概括为:世上万事万物都要有另一个事物作为它的原因。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最初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上帝。这个思路很精彩,它能够完全靠逻辑推理,而不是靠神学教义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我们之后要介绍的很多哲学学派,也是用类似的形式来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但是假如您和我一样,并不是虔诚的基督徒,那么这个证明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是因为,从追问人生意义、追求个人幸福的角度说,上帝对于我们普通人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他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而且人类的灵魂必须永存不灭。换句话说:第一,上帝必须能够知道我们一生中所有的行为和遭遇。第二,上帝必须有无上的善良,以便能对我们的行为进行公正的评判。最好这评判标准还能事先公开,比如通过《圣经》的教诲。第三,上帝也必须有无上的能力,可以对每个人实行奖惩。第四,必须保证每个人的灵魂不灭,这样未来的奖惩才有意义,不至于让我们陷入虚无的深渊。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后,上帝的存在才能为我们提供巨大的安慰,才能够指引我们的行动。然而阿奎纳的证明只是说世上存在一个我们无法感知的巨大力量,却无法证明那股力量就是上帝,以及上帝能够具备以上几点能力。
感觉并不高明啊。
阿奎纳的证明本身也有问题。罗素反驳说:那什么是上帝存在的原因呢?如果“万事必有因”,那么上帝的存在还要有自己的原因,上帝如果要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上帝就不是全能的。假如说上帝不依赖于外物存在,那么“万事必有因”就不成立,那我们就允许有事物不依赖原因存在,那你为什么说这初始因就一定是上帝呢,也可以是其他事物啊。对于上帝的理性证明,罗素还有一个反驳。罗素说,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么,上帝要不要符合善恶标准呢?假如上帝要遵守的话,那么上帝就有了自己必须遵守的规则,就不是万能的了。假如上帝可以不遵守善恶的标准,那么上帝就无所谓善恶,也就不是至善的了。当然,神学家可以辩护说:上帝是人类不能理解的。上帝的善和人类概念里的善是完全不同的。作为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纳对上帝的证明无法令人满意,刚好说明了用哲学推导神灵这条路终究走不通。实际上,用哲学去证明宗教,本身就有一个致命的漏洞。经院哲学家想得挺好,他们用哲学去证明宗教,为的是让宗教也能符合理性的考验。但是别忘了,怀疑是哲学的核心精神。当神学家们试图证明上帝存在的时候,这不也就意味着上帝有可能不存在吗?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基督徒绝不能质疑上帝的存在。那么可以说,当神学家们把哲学引入到神学的一瞬间起,他们就已经开始背离自己的信仰了。
果然被哲学家搞得一头包。
第七章 群魔
中国人对待宗教有更多实用主义的倾向,信宗教大多是为了要点好处。而且佛教说的是因果报应,就算你不信佛,多做好事也可以有好报。不像基督教讲人有原罪,光做好事没用,你不信仰基督不受洗就进不了天堂。中世纪的教会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如果没来得及受洗就夭折了,那也是要下地狱的。
第九章 奇怪的论调
哲学和科学一样,也有现成的产品呀!那就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当邻居大妈默念“人的命天注定”的时候,她信奉的是宿命论和决定论;当朋友在酒桌上劝你“赚钱有什么用,钱再多早晚也是一个死”的时候,他讲的是虚无主义;当人生感悟型的散文告诫你“当下最重要,活出你自己”的时候,它其实就是萨特的代言人。实际上,整个哲学史上那么多学派那么多说法,其中凡是和普通人有关系的观点,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通俗版、谏言版、人生感悟版、心有戚戚焉版。我们不需要了解真正的哲学理论,就已经在“享用”哲学家们的思考成果了,并没有什么精妙的哲理是独独藏在哲学著作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的。你想,假如这世上存在一种让人易于接受的,又能给人带来好处的道理,人们没有理由不把这个道理改写得通俗易懂,然后拼命到处传播呀。每个人天生都趋乐避苦。那么假如哲学书中真有什么对人类有好处的人生道理而大众却不知道的话,这不就意味着只有我们才是全世界最精的人,而这世上其他所有不读哲学的人都是比我们笨的傻子吗?这不大可能吧。
我们享受科学成就最好的办法是买个新手机而不是去学《电子电路》一样,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个对自己有好处的人生观,那我们没必要学习哲学,只需要从各种世俗的人生观中选一个就好了。假如明白了这一点,你还是不满意各种世俗的人生观,执意要翻开哲学书亲自研究一番的话,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了:你不信那些现成的答案。你怀疑它们。祝贺你,你被苏格拉底附体了。为什么苏格拉底宁愿死,也要怀疑?为什么我们放着现成的快乐不享受,非要亲自学哲学?因为我们是人,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要思考。而怀疑是思考的起点,也是思考成果的检验者。怀疑的最大作用在于能避免独断论,这样才能引导我们寻找正确的答案,免得我们轻信一切未经证实的结论。
第十章 童年的终结…
A C program basically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parts −
A C program consists of various tokens and a token is either a …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李子阳老师写的,
李子旸:香港社会制度的落后性
https://mp.weixin.qq.com/s/4LwTqbj5JbB87va4WuDsgQ
看了之后,我给奥派的张是之老师写了下面的留言。
张老师,我也自认是一个奥派。10年之前,开始看铅笔研究社的文章。之前李子阳老师也是铅笔研究社的主笔之一。但是我感觉他现在的观点与奥派的观点已经有点不一致了。
像这篇文章里面,他好像在主张政府需要规划和干预,而且似乎说的有道理,张老师怎么看呢?
奥派一直强调是政府不要干预市场。但是就像文中说的一样,如果都是一些小业主组成的团体,是很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长远的科技发展计划的,而基础设施和长远的科技计划显然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
举个例子,我舅舅所在的山村,一直想对外修一条水泥路。在我舅舅当村长以前,几十年都没有修成。等到我舅舅当村长以后,通过募捐,通过取得政府的支持,就把那条路给修通了,3.5公里的水泥路,总共耗资70万。
如果按照奥派说的不干预市场,虽然大家都想修路,但是根本没有领头的人,或者领头的人不给力,这条路就修不好。我舅舅其实后来从政府里面基本上没有拿到钱,只是口头上支持而已。最后的钱也是我舅舅,通过项目村民募捐做出来的,但是他有村长的身份,大家会给他面子。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政府干预市场。
但是我觉得有的时候干预市场,真的是能够把一件做不成的事情变成能做得成。
现在那条路修好之后,山里面土特产往外运就方便很多了。如果按照奥派的说法,市场会自发地形成力量去修筑一条路。我是不敢赞同的。
比如跟我舅舅那个村子相邻的一个村子,那个路到现在还没有通。虽然那边出产的野樱桃比我们这边的还要好,如果修了路,他们肯定能赚的钱更多,但是就是没有人出头来干这件事情。
我觉得是不是存在这种这样一种情况,比如,村子里面有1000个人,修一条路能给每个人都带来1000块钱的好处,这样总共就是100万好处,但是修这条路需要70万,理论上每个人都出700块钱就能赚到1000块钱的好处,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人愿意出头做这件事,因为个人得到的好处太少了,一旦有了政府或者是一个强势的个人出面做这件事情,大家其实是愿意做这件事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面干预其实是对经济的发展有好处的。不知道张老师同不同意我的看法?…
今天在twitter上面看到一个好玩的视频,我就想下载下来,结果折腾了几个小时。
首先看网页代码,视频那里是一个blob:
<video preload="none" playsinline="" aria-label="Embedded video" poster="https://pbs.twimg.com/ext_tw_video_thumb/1200926756321951745/pu/img/l-V1sNMeAZL5tcGN.jpg" src="blob:https://twitter.com/dd866381-2ada-4c2b-80af-9cec2a580039" style="width: 100%; height: 100%; position: absolute; background-color: black; top: 0%; left: 0%; transform: rotate(0deg) scale(1.005);"</video
我google了一下,这是流媒体的格式,要下载的话需要找到对应的m3u8文件,就是在chrom浏览器的Network里面过滤m3u8. 看到一个https://video.twimg.com/ext_tw_video/1200926756321951745/pu/pl/460×258/Kuir9CTQnfaw-EWA.m3u8
Google说可以用youtube-dl下载,然后我先去下载这个玩意,因为还有同学说可以直接用ffmpeg转换格式。
等youtube-dl下载完了之后,我运行下面的命令:
./youtube-dl -f mp4 -o baby.mp4 https://video.twimg.com/ext_tw_video/1200926756321951745/pu/pl/460x258/Kuir9CTQnfaw-EWA.m3u8
结果提示需要ffmpeg或者avconv,尼玛还是得安装ffmpeg。…
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
林欣浩
第2章 为什么人类不养老虎当宠物?
说“纯天然”一定比“人工”好,其实没有什么道理。 古人只吃“纯天然”的药物,可靠这些药物根本治不好肺炎、肺结核等感染类疾病。这类病在中国古代都属于绝症,只能静养等死。在今天,我们平时有个感染根本不当回事,是因为我们有了人工合成的抗生素。这说明在有些情况下,“人工”要比“纯天然”更好。
哈哈哈哈哈哈!
中国古人长久以来都认为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完美的、和谐的,大自然原本的样子最符合人的本性。因此,天然的食物就是最理想的食物。即使今天,许多人仍持有这种观点,比如认为地里的白菜、萝卜、黄瓜,直接拔出来洗洗就吃,说这是最健康的。要是送到工厂里,磨碎了,加了人工添加剂,制作成饼干,送到超市里,就说不太自然、不太健康了。 中国的道家、儒家、佛家的学者都相信这个说法,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主张过“天人合一”。 然而,他们错了。 中国古代的那些学者们不知道进化论,不知道人类和大自然还有一个进化的过程。 比如,我们今天吃的麦子就和它的祖先大不一样。原始的麦子结出来的麦粒又少又难吃,麦粒成熟以后也不像今天那样结成沉沉的麦穗,而是会自动掉到地上。因为只有这样,麦粒才可以生根发芽,繁衍出下一代。但是掉到地上的麦粒很难被人类收集,原始人在种植麦子的时候,刻意选择那些麦粒大又好吃、成熟后麦粒不会掉落到地上的品种,久而久之,麦子才变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样子。这样的麦子再种到野外,是没法存活的。 再比如,豌豆和油菜的祖先是外貌普通的杂草,莴苣(莴笋)的祖先有毒,它们的野生状态都没法食用。
第4章 历史是否存在必然性?
有奶就是娘,归根到底谁出钱 军队就听谁的。唐代的藩镇之祸,原因就在于节度使掌握了财政权,军队就变成了节度使的私人军队。
话说周王室其实也不傻,刚开始分封诸国的时候,规定各地的兵权都掌握在周王室的手里,没有周王室的命令,诸侯不能随意调动军队。但军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需要用钱粮来供养,需要百姓来服役。周王室直辖的领土有限,只能供养中央军。地方军队必须由诸侯国供养。久而久之,这些军队也就变成了诸侯国的私人部队,周王室的指挥权就名存实亡了。
以今天的科技实力,一个独裁者其实有能力管理全球的,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样一个独裁者呢?
社会制度从夏、商的“部落联盟”,到周朝的“分封制”,再到周以后的“郡县制”,这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独裁者想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权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能赡养的官员越来越多,独裁者有能力直接管辖的领土不断扩大,社会制度也就随之发生了以上的变化。
第5章 为什么一口锅的大小属于国家机密?
中国并不是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 我们在学中国科技史的时候,如果不时刻把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做比较,很容易留下这样的印象: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一直远远领先于全世界,件件发明都是世界第一,好像要不是有喜马拉雅山和太平洋拦着,中华文明当时就能统一全球了。 这个感觉,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 其他的不说,只说青铜器。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文明,是两河流域(今天的伊拉克一带)的苏美尔文明,比夏朝开国的时间还要早两千多年,那时的中国地区还处在新石器时代。不仅是青铜器,包括书写、历法、宗教、建筑、数学、艺术等等文化,苏美尔文明都远比当时的中华文明更先进。
第8章 最有用的和最没有用的知识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老毛,老毛的诗词水平挺高的,所以他治国不行,饿死2000万,大炼钢铁,文革十年,全是他搞出来的。
要想成为艺术家,就必须在精神的某一方面达到极致,毫不妥协,这样作品才能与众不同,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政治不同,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在现实世界里,没有一个人是天下无敌的超人——哪怕是最有权力的皇帝,有三个普通人上来一起揍他,也能把他揍死了。政治家之所以拥有政治权力,是因为别人肯同你合作,既然是合作,就需要互相妥协。 艺术和政治,一个是极致的理想主义,一个是极致的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家的屈原,注定搞不好政治。
这点我没整明白,我一直以为楚辞是屈原的作品集呢。
《离骚》是屈原最有名的文学作品之一。这里要注意,《楚辞》并不都是屈原写的。《楚辞》是汉代人编辑的一本诗歌集,收集的是有楚地风格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是屈原的作品。
我想起了革命样板戏。
前面我们讲“礼制”,讲道德的时候,一直在讲如何提高社会的生产力,在讲道德如何节约国家的管理成本。现在这帮艺术家们倒好,讲的都是什么自由奔放、无拘无束,没给国家建设贡献点儿力量吧,他们还破坏道德秩序,还给国家帮倒忙了! 如果把“国家强盛”当作衡量对错的标准,那么除了那些能弘扬道德,或者能让劳动者稍事休息以便更好地投入劳动的文艺作品外,其他的艺术品都不应该留下。
直白而深刻,近于道也。
…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不仅掌握物质,还拥有精神世界。 没错,任何人都离不开物质,离不开金钱。我们只有足够的金钱,才能让自己所爱的人不受风吹日晒之苦,在这繁华盛世中保持一丝为人的尊严;才能在朋友受苦受难的时候不是假惺惺地说几句“没事,有我呢”,而是实打实地帮人家解决问题;才能在父母生病住院接到缴费单的时候不会一边打电话四处哀求一边跪在地上揪自己的头发。
比特币定投时机分析
前几天我写了比特币定投的文章,我当时选的是每个月第一天买入1000块钱比特币,然后我就想如果是在其它日期买入收益是怎样呢。然后代码如下:
echo 'simple policy: buy 140 usd on the first day of everymonth:'.PHP_EOL;
$btc = [];
$money = [];
$max = [];
for ($i=0;$i<32;$i++) {
$btc[$i] = $money[$i] = 0;
}
foreach ($result as $row) {
$i = ltrim(explode("-",
…
昨天我写了一篇比特币定投收益分析的文章,发到群里面之后,小伙伴们纷纷发表意见。其中两种意见比较有价值。
一种意见是历史不代表未来,我是同意这一点的。
因为未来是无法预测的,定投是否成功的关键还在于选择的标的,说的更直接一点在于你自己的判断和对这个判断的信心。
如果判断失误,定投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可能投的越多亏的越多。
至于怎么做出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当然有些是理性的,有些只是碰运气,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判断正确。
比较靠谱的方法是看长期的趋势,就是巴菲特所说的价值投资,标的短期价格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测,但是长期来看是跟它本身的价值一致的。
可惜长期趋势也不是那么容易判断的,在某一个时间点,我们其实是没有足够的信息判断所谓的长期趋势向上还是向下,掌握的信息越多当然越有利,但是没有人敢说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即使是一些明显会向上的行业,具体到你投资的那个标的是否能够增长还是不一定的。比如按照现在的中国人口变化趋势,中国老龄人口比例是不断升高的,所以20年内养老行业肯定是上升趋势的,可是没有哪个标的叫做养老行业。
你只能具体到某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可能是做疗养院,养老院,保健品或者其他跟养老行业有关的事情。
一旦涉及到具体的公司,你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整个长期的趋势了,你要考虑运作这个公司的人是否靠谱,公司的运营方法是否得当,公司的成本管理是否合理,公司有没有受到政策的影响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这其实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巴菲特就是因为擅长这件事变成世界最有钱的几个人之一。
另外一种意见说定投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昨天那篇文章里面每个月1000块钱投79个月,有个小伙伴说你还不如开始定投的那个月一次拿79000块钱买成比特币,删掉软件,放到今天再看。
我稍微算了一下,如果这么操作的话,收益有69.38倍,比我用定投的收益20.1倍强多了。
我差点同意了他的意见,感觉只要选择标的是对的,而且你有信心,直接一把梭哈收益比定投还要好。
不过我又回头仔细想了一下,这么思考是不对的,因为你一把梭哈,结果是不太确定的,如果你在2017年最高点梭哈你就悲剧了,因为直到今天价格(2019-11-08, 9,242.60USD)也不到最高点(2017-12-17, 19308.3USD)的一半,你的收益是-52%,就是亏了一半多,俗称腰斩。
而如果用定投的话,即使你是在最高点那一天买入,然后每个月再投1000块钱,到今天为止收益也有60%。
$btc = 0;
$money = 0;
$init_price = ($result[0][$keys[1]]+$result[0][$keys[4]])/2;
echo 'initial price on '.$result[0][$keys[0]].': '.$init_price.PHP_EOL;
foreach ($result as $row) {
if (strtotime($row[$keys[0]])
…
有一个朋友,我们认识很多年了。2013年的时候,记得某一天我跟他说比特币你可以了解一下,现在好像涨到一千块一个了,你可以花一万块钱买上十个,然后放起来,过几年再看,肯定不是现在的价格。他一脸蒙逼,然后事情就过去了。
到了今年的某一天,那个朋友跟我说,现在比特币好几万一个了,当初应该买一点的,我说你现在买也不迟呀。然后他就决定以后每个月给我一千块钱让我帮他买比特币。
今天我心血来潮就想算一下,如果从2013年起每个月买一千块钱比特币,现在有多少收益。(你看,为了朋友感觉扎心,我也很拼的。)
首先要拿到比特币价格的历史数据,google一下之后,我在coinmarketcap找到从2013年04月28日到今天的数据。
直接chrome里面右键copy element,把数据复制到一个history.html文件里面。
数据大概长这样:
<table class="table"<thead<tr<th class="text-left"Date</th<th class="text-right"Open*</th<th class="text-right"High</th<th class="text-right"Low</th<th class="text-right"Close**</th<th class="text-right"Volume</th<th class="text-right"Market Cap</th</tr</thead<tbody<tr class="text-right"
…